我来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理解,仅从我看到的角度出发,难免有失偏颇,仅供你参考。我在10年前也有类似的职业焦虑,当时我还在写Java,但做久了发现其实都是增删改查,即使我当时在IBM做的是一款IBM用来管理自家所有硬件产品的软件系统,涉及很多具体细分领域的东西。对于我们IT这个行业往后面走无非两个大的方向,一个技术,一个是管理。很多公司分别叫T (Technology)线,和M(Management)线。就像我们在Team里讨论时经常说的一样,不要看具体的feature, 看capability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,不要看你是会Java还是会Python,看你是否能迅速掌握一门语言用将之用于解决生产上的问题。我分两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,一个是未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,尤其是年龄大了之后,一个是对管理和技术两个方向的选择和实践。笼统来说,一个是战略,一个战术。
1. 关于能力。其实我后面说完了你估计会觉得都是废话,因为没有一个能力你没听过的。我只说我看到问题后,最先反应到我脑海里的几个方面:1)与人沟通的能力,这个其实很笼统。细说的话包含很多方面。你可以具体测试一下。比如你是否可以把一个技术清晰准确的讲给非技术背景的人,让他听懂。典型的场景就是,给你一个给senior management team report的机会,你是否能讲清楚。还有就是是否能够通过沟通达到你的目的,和对方交流之后,双方是否能达成共识,等等。这个话题很大,有机会再细说。2)解决问题的能力,又是一句废话,是吧,就像我上面说的,会Java还是会Python在年轻的时候也许重要,等你到了40岁也许没那么重要,因为你可能像我一样,已经都用了一遍。虽然你语法可能都忘了,但是稍微给你点时间,你都能捡起来。就和武侠小说里说的内功一样,大侠拿个树枝儿照样很厉害。3)领导力或者说影响力,我在群里看到很多次有人说,到60岁我就想安静的写代码。这话没错,不用非当CTO。但是真到了这个岁数,不管你做哪个岗位,技术上或者管理上的领导力和影响力都是重要的。换句话说,我们都应该努力能为一个领导者,不是我们中文里狭义的“领导”,而是如何去引领技术和team。我个人非常喜欢Amazon的14条领导力原则,我觉得如果我们在本地公司能做到其中的几点,就很了不起,贴在这里
https://www.amazon.jobs/en-gb/principles 与大家共勉
2. 技术线与管理线的选择问题。我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分享过很多次,我鼓励大家往更高处走,不断提升我们华人在新西兰IT行业的影响力。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,人各有志,不可强求。我只说我自己的情况和我的理解。我之所以走技术管理,是因为我觉得技术是可以自学的,管理是无法自学的。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我到了50岁,不想干管理了,我觉得我能重新做回技术,再新的技术,把自己关起来一年也掌握的差不多了。然而,你写代码写到了50岁,你说你现在想干管理,这个可能有点难。简单的说,就是如果让你的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。通过发展自身更多的能力,从而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。所谓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,所以你的思考是有意义的。
我今天就先写到这吧,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启发。